首页 资讯 正文

评论丨“零伤亡”要下笨功夫

体育正文 29 0

评论丨“零伤亡”要下笨功夫

评论丨“零伤亡”要下笨功夫

松滋民警帮助行动不便的村民转移。(湖北日报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邓玥梅 周健(zhōujiàn) 摄) 湖北日报评论员(pínglùnyuán)常少华 29.83万人受灾,零伤亡(língshāngwáng)。6月18日至21日,入梅(rùméi)首轮强降雨席卷荆楚。其中,鹤峰太平镇(tàipíngzhèn)雨量创下本轮最大记录(jìlù),来凤县水位超历史极值1.14米。气象部门研判,长江流域新一轮降水将在24日开启。这意味着,要将“零伤亡”作为一种常态性(xìng)工作要求持久贯彻下去。 在自然灾害面前,“零伤亡”是数据、成绩,更是一种无时无刻(wúshíwúkè)的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。“防汛是湖北天大的事。”长江、汉江(hànjiāng)两大水系贯穿湖北全境,形成了以江汉平原为核心(héxīn)的 “水网”格局。水网密布的地理特征,也使湖北成为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频繁的区域之一。湖北总人口接近6000万,每(měi)一次防灾抗灾行动都人命关天(rénmìngguāntiān),都需要(xūyào)用极限思维去应对。 科学技术的(de)进步帮助人类不断了解并对抗自然灾害的危险,但自然灾害仍有它的不可控性和巨大(jùdà)破坏力。在全球各地极端(jíduān)天气频发已成常态的背景下,要切实把防灾(fángzāi)抗灾这根弦(xián)绷得紧一点、再紧一点,以“坐不住”的责任感、“慢不得”的使命感、“等不起”的紧迫感,坚决守住灾害防御底线。湖北有山有水,地理条件优越(yōuyuè),但流域洪水、山洪地灾、城市渍涝、极端天气等对不同地区(dìqū)的影响不同,每个地区的应对能力(nénglì)也有所差距,尤其对偏远山区可能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。极限思维不仅要体现(tǐxiàn)在防灾抗灾的各个环节,还要体现在一年365天时刻不放松(fàngsōng)的严阵以待;不仅要体现在灾情突出的地区,还需在全省全域建立严密的防护网络,不落下任何一个角落、任何一个人。 “宁可十防九空,也不能万一失防”,零伤亡背后,是(shì)坚持以人为本、生命(shēngmìng)至上的价值理念。这个目标达成必须下笨功夫,尽管如今科学技术如此发达,在防灾抗灾(kàngzāi)上采取的仍是最”笨“的办法:基层工作者(gōngzuòzhě)挨家挨户连夜说服村民搬离居所,向全体群众频繁不断发送预警信息,用喇叭喊用铜锣敲,用“宁可信其(nìngkěxìnqí)来,不可信其无”的态度打好准备(zhǔnbèi)仗。从(cóng)实战经验(shízhànjīngyàn)看,这些笨办法是用得多也切实有效的方法。不能懒于下笨功夫,关键时刻,做好提前量的防御功夫以及危难时候的互救互助,最基础也最关键。 面对大自然,要(yào)始终保持敬畏(jìngwèi)的态度。防灾抗灾的工作没有“满分”,要在零伤亡的底线上追求极致,做得好点、再好点。 湖北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为(wèi)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信息,还推出了掌上读报(dúbào)、报料、学习、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。
评论丨“零伤亡”要下笨功夫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